2025-05-29 14:57:44? 作者:陳娜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陳娜
東南網5月29日訊(本網記者 陳娜)唇腭裂,這一先天性疾病,如同一場無情的暴風雨,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難以想象的痛苦與壓力。然而,黑暗中總有一束光在閃爍,給他們帶來希望。
在六一前夕,記者走進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見證了一場與命運頑強角力的“微笑重塑”行動。這場跨越醫學與愛的長跑,讓“微笑”不再是刻在傷痕里的奢侈品,而是即將綻放在1歲多腭裂患兒臉上的溫暖陽光,是一個家庭翹首以盼的珍貴禮物。

醫生們在給小冰做腭裂修復手術。東南網記者 周瑞欽 攝
一縷善意,照亮至暗時刻
診室里,一位面容憔悴、眼神焦慮的母親——何女士,背著1歲多的孩子小冰,在診室里踱來踱去。小冰稚嫩的臉龐上雖無唇部裂痕,但腭裂帶來的傷痛,卻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小冰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本應是何女士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間。產房外,親人們翹首以盼,滿心歡喜地期待著那清脆響亮的啼哭聲。然而,當那微弱且含糊不清的哭聲傳來,何女士的心瞬間揪緊了。“別的寶寶啼哭聲清脆響亮,可我的孩子哭聲卻仿佛被什么東西悶住,發出低沉而無力的嗚咽聲。”何女士回憶起那一刻,眼中滿是憂慮。
很快,經過醫生仔細診斷,小冰被確診患有腭裂。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喂養成了這個家庭的頭等難題。“孩子喝奶時總是頻繁嗆奶,每次喂奶都像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何女士說起孩子喂養的難題時,心疼地看著小冰,眼中滿是無奈。
由于營養攝入不足,小冰的體重增長緩慢,原本粉嫩的小臉變得蠟黃,身體也很瘦弱,哭聲如同被悶住般,微弱而無力。她與家人四處打聽治療方法,卻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醫生,感到十分無助。
就在何女士一家幾乎要絕望的時候,命運似乎對他們露出了一絲微笑。一位好心人向她丈夫推薦了“微笑列車”唇腭裂修復慈善項目(以下簡稱微笑列車項目),以及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關麗梅主任,說關主任在唇腭裂治療方面經驗豐富、醫術精湛,已經幫助了很多像他們這樣的家庭。那一刻,何女士一家人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夫妻倆決定帶著小冰踏上前往廈門的求醫之路。
手術緊迫:把握語言發育黃金期
“腭裂患兒若延遲手術,即使裂隙閉合,也可能因語言發育期錯過最佳矯正時機,導致患者發音障礙。”關麗梅告訴記者,1-2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如同一塊等待雕琢的璞玉,對語言刺激極為敏感。此時進行手術,能最大程度避免代償性構音。
代償性構音是指孩子因腭裂導致口腔結構異常,在發音時會不自覺地采用一些不正確的發音方式來彌補缺陷。“例如,本該通過軟腭和咽部配合發出的鼻音,可能因為軟腭功能不全而無法正常發出,孩子就會用其他部位肌肉的不正常收縮來代替,久而久之形成錯誤的發音習慣。”關麗梅說,一旦這種習慣養成,后期矯正將變得異常困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眼前這個腭裂患兒,外觀上雖看不出問題,但因腭裂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卻接踵而至。“耳朵里常常有積液,肺部功能也有問題,孩子因難受時常哭鬧。”看著小冰如此痛苦,何女士心急如焚。
“不過,在1歲多這個關鍵時期進行手術,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關麗梅說,此時孩子還未學會講話,及時進行手術修復,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以后出現發音等問題。
手術室:生命重生的“戰場”
在此次小冰的手術過程中,記者也獲準進入手術室,見證了“生命重生”的重要時刻。
關麗梅,這位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耕耘了數十年的專家,她見過太多唇腭裂患者,也見證了無數家庭從絕望到重燃希望的艱難歷程。每一次走進手術室,她都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而這一次,她面對的是一個1歲多的腭裂患兒,關麗梅深知手術難度不小。“孩子不僅存在腭裂問題,還伴有分泌性中耳炎、肺氣腫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無疑給手術增添了諸多不確定因素。”關麗梅說,正常情況下,腭裂手術本就需要精細操作,要修復口腔內部復雜的組織結構,確保孩子日后能夠正常進食和發音。這些并發癥的存在讓手術風險大大增加,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手術室內,彌漫著緊張而嚴肅的氣氛。無影燈下,關麗梅和她的團隊全神貫注地進行著手術。她的動作熟練而精準,每一刀都小心翼翼,仿佛在雕琢一件藝術品。她深知,孩子嬌嫩的身體經不起任何差錯,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孩子的未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手術室外,何女士焦急地等待著,她的心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揪住。而手術室內,關麗梅和她的團隊正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手術室外,何女士一直祈禱女兒手術順利。東南網記者 師銳 攝
終于,經過數小時的奮戰,手術成功了。但由于患者較小,手術后需要在ICU病房觀察。醫護人員們密切監測著孩子的心率、血壓、呼吸等指標,確保孩子能夠順利度過危險期。
幸運的是,觀察兩個晚上后,小冰各項指標都正常,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順利轉入了普通病房。這無疑讓何女士懸著的心落了地。
微笑列車,駛向希望的遠方
微笑列車項目,就像一列滿載希望的列車,在公益的軌道上堅定前行,為無數唇腭裂患者帶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自1999年啟動以來,項目已在八閩大地累計投入善款近3000萬元,幫助近1萬例唇腭裂患者完成矯治手術。
目前,項目在福建共設立9家定點合作醫院,通過“醫保報銷+慈善補助”的模式,不僅提供了寶貴的手術機會,更在無形中緩解了唇腭裂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偏遠地區,還有許多唇腭裂患者因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出現語言障礙、進食困難及心理創傷等問題。”關麗梅在工作中,見過太多這樣的遺憾,也見證了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她希望微笑列車項目能繼續擴大影響力,駛向更多需要幫助的地方,讓更多困境家庭了解到“微笑列車”的溫暖。
“要多培養一些年輕的醫生,讓他們掌握先進的唇腭裂治療技術,成為守護唇腭裂患者的堅強后盾。”關麗梅深知,只有源源不斷地培養專業人才,這份充滿愛與希望的事業才能得以傳承和發展,才能讓更多的唇腭裂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重新展露笑容,擁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病房里,小冰正安靜地睡著。我們也期待不久的將來,能看到小冰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用清晰而響亮的聲音,喊出那一聲“媽媽”,開啟屬于她的美好人生。
(文中小冰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