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17:15:20?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充分發揮慈善事業重要作用
助力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在“西部論善”公益峰會上的主題演講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 宮蒲光
(2024年10月16日)

宮蒲光作主題演講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能與各位相聚在魔幻之都山城重慶,參加由重慶市慈善聯合總會攜手西部各省區慈善會舉辦的“西部論善”公益峰會,共同探討新時代西部地區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在此,我謹代表中華慈善總會對公益峰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重慶市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發展慈善事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將慈善事業作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其作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特別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重申要“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為新時代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多年來,西部12省(市、自治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不斷深化東西部慈善合作,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取得了難能可貴的業績。剛才,曉鋒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陶曉鋒)和光磊會長(重慶市慈善聯合總會會長劉光磊)的介紹,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以重慶為窗口的西部地區慈善的蓬勃生機與強勁活力。近年來,重慶始終堅持慈善為民、依法行善,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在扶弱濟困、助醫助學、鄉村振興、救助危難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重慶市慈善聯合總會不僅在互聯網慈善、社區慈善領域創出了名牌,還在重慶慈善行業建設中發揮了引領、協調和指導作用,不僅在重慶慈善公益事業發展中充分發揮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也為全國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借此機會,我向重慶市和西部十一省(區)的慈善界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結合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就西部慈善的重要地位和高質量發展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
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資源寶庫和戰略要地,它占全國國土面積2/3多,陸地邊界80%,省級區劃近1/3,人口1/5多,GDP總量近1/4,在整個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的發展,本世紀初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西部大開發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進行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制度和政策體系”。今年8月,黨中央專門出臺了《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要求“準確把握西部大開發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聚焦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充分表明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對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第一,西部地區是我國生態安全基石。西部地區廣袤無垠,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從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到內蒙古的大漠草原,從云貴高原的高山峽谷到西北的戈壁沙漠,這里的生態系統豐富多樣且極為脆弱。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不僅關乎當地居民的生存質量,更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例如,三江源地區被譽為 “中華水塔”,其水源滋養著億萬人民。保護好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對子孫后代的莊嚴承諾。
第二,西部地區是我國資源戰略高地。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資源寶庫。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資源,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和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愈發凸顯。以新疆、四川、重慶為例,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同時,西部地區的特色農業資源、旅游資源等也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為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第三,西部地區是我國新的開放前沿陣地。在 “一帶一路” 倡議的宏大背景下,西部地區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地區緊密相連,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橋梁。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甘肅的蘭州新區、廣西的東興口岸、云南的瑞麗口岸等,都是 “一帶一路” 建設的重要節點。加強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不僅能夠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還能推動文化交流與合作,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西部地區是我國民族團結堡壘。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全國近80%的少數民族在這里共同生活、共同發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強西部地區的發展,對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地區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西部地區的發展和穩定、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諧,不僅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國家意識、國家凝聚力的關鍵所在。
正因為西部地區的特殊戰略地位,西部大開發不僅關系西部經濟發展,也是整個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涉及國家生態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部署。
二、慈善事業在西部大開發構建新格局中肩負著重要使命
黨中央明確指出,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西部地區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做強做大特色優勢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堅持高水平保護,深入推進美麗西部建設,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要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農村人口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新時代慈善事業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首先,慈善事業是西部地區扶弱濟困,助力共富,維護社會公平的調節器。西部地區由于歷史、地理等原因,雖然已全面脫貧,但仍屬于國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區,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進程中面臨的社會公平問題依然突出。慈善事業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救助困難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群體之間的差距,助力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可以大有作為。通過慈善公益平臺,匯聚社會愛心力量,對困難家庭、殘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多方面的幫助,可以有效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其次,慈善事業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慈善事業作為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是我國經濟制度特別是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部大開發中可以大有作為。通過慈善公益組織牽線搭橋,可以吸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捐贈資金、物資和技術等方式,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特色產業發展,幫助農民提高素質,增強致富能力;為偏遠山區修橋筑路,改善當地的交通、教育和醫療條件,可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慈善事業是西部地區生態建設的探路者。新修改的慈善法進一步明確,生態環保是慈善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慈善公益組織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為西部地區生態環保獻計出力,可有效彌補政府在生態環保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不足。通過慈善平臺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參與生態環保建設,開展生態修復、物種保護、環境監測、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綠色能源開發等慈善項目,可為西部地區慈善力量參與生態環保建設探索新思路、新路徑和新方法。
第四,慈善事業是西部地區文化建設的催化劑。西部地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多民族文化,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是慈善公益事業題中應有之義。慈善組織通過文化類慈善項目,對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文化藝術創作、特色文化推廣、文化交流活動給予支持,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促進文化創新和發展。
第五,慈善事業是西部地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增強劑。西部地區是多民族聚居區,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慈善是無私奉獻的行為,它是人們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是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強大正能量。在西部地區,慈善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通過慈善公益活動,扶弱濟困、助教助醫、保護生態等都直接改善了群眾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數,增進了各民族的感情,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
三、堅持守正創新,推動西部地區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西部地區慈善公益事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一些省市慈善事業走在全國前列,比如,重慶的“網絡慈善”、陜西的“慈善幸福家園”、四川的“蜀慈善鄰”等已成為享譽全國的名片。但也毋庸諱言,當前西部地區慈善事業就整體而言還存在慈善捐贈規模不大、慈善組織水平不高、慈善專業人才短缺、慈善監管能力不強、慈善輿論環境欠佳等發展困難。重慶市和西部地區慈善行業應當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就西部大開發所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強勁東風,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深化改革,深挖潛力,揚長避短,開拓進取,努力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促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添磚加瓦。要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慈善之路。慈善是全人類共有的價值觀,但中國慈善在歷史沿革、文化基因、社會功能、政治屬性、發展模式等方面與西方慈善存在諸多差異,形成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國情,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慈善文化的精神內涵。借鑒國外慈善事業成功經驗,融合現代慈善體系特征,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慈善發展之路,是包括西部地區在內的中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走中國特色慈善之路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黨對慈善事業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確保慈善事業更好地踐行黨的為民宗旨,及時響應黨的號召,忠誠當好黨的助手,積極配合政府,凝聚社會力量,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區治理、為民辦實事等方面激發社會活力,動員社會資源,發揮慈善潛能。
二、堅持依法興善,努力營造有利于慈善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依法興善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證。今年9月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實施,我們要借這強勁東風,深入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切實貫徹落實,真正做到依法興善、依法治善、依法行善。首先,要提高全社會對慈善事業的重視程度。將慈善法的學習宣傳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指示緊密結合,以此統一全社會的思想,提高對慈善事業重要地位作用的認識,積極倡導人人慈善、大眾慈善的新風尚。其次,要努力推動慈善法明確的促進慈善事業發展具體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新修改的慈善法在加強領導、完善領導體制機制,在對各類慈善活動,特別是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應急慈善、慈善信托等方面,制定許多優惠政策,在建設用地、金融政策、購買服務、人才培養、榮譽嘉獎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這對慈善事業發展是巨大激勵,對長遠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慈善法確定的是基本原則,這些原則還有待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行政法規或政策性規范文件,才能成為現實。這就需要我們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共同努力,不斷呼吁,積極爭取,推動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應配套法規,力求慈善法明確的各項政策優惠原則更多、更大力度地落實落地。再次,從我們各級慈善組織自身而言,要按照新法要求,在大力促進慈善事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從嚴管理,規范運行,陽光操作,不斷提高慈善項目管理水平和內部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慈善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努力打造慈善行業統籌協調、健康有序、多元合作的良好慈善行業發展生態和治理格局。
三、堅持服務“國之大者”,積極投身國家戰略。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緊跟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國之大者”,積極主動作為,貢獻應有的力量。就西部地區而言,除了與全國共同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外,關系國家核心利益的“國之大者”就是“興邊富民”“民族團結”“穩定邊疆”“鞏固國防”。我國80%的陸地邊界和五個民族自治區都在西部地區。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治國必治邊”,這是對邊疆治理與整個國家關系的深刻揭示,也彰顯了國家治理體系由防御型改為主動治理型。邊疆治理不僅要增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鞏固國防、確保國家安全,也要加快邊疆地區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改善,實現國家發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續性。因此,西部慈善事業發展必須緊緊圍繞這一“國之大者”,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和援疆援藏對口支援重大國家戰略,開展多元化慈善援助項目,精準對接西藏、新疆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需求,加大慈善援助力度。
同時,要借助全國慈善會的網絡優勢,加大東西部合作力度,促進東西部慈善會攜手并肩,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推進慈善資源、項目需求、捐贈意向等信息的共享,探索東西部慈善組織聯合勸募,共同策劃和實施慈善項目,在慈善助力西部大開發的實踐中,充分體現慈善事業強大正能量。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是西部地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契機。目前,西部大開發已形成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陜甘絲綢之路經濟帶、川渝開發開放樞紐、內蒙古中蒙俄經濟走廊、云南瀾湄區域開放重鎮等一系列重要經濟區,這既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成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是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點。西部慈善公益事業也應借助西部大開發奠定的堅實基礎,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讓慈善公益組織走出國門,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慈善公益促進“民心相通”,為國家重大戰略貢獻慈善公益的力量。
四、大力推進慈善公益事業現代化。慈善公益事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慈善事業已從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從個人行為走向專業化的社會事業,從少數精英慈善走向大眾慈善,從線下慈善走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慈善,從狹義濟困慈善走向關注整個社會進步的廣義慈善,在這樣一種發展趨勢下,要實現西部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推進慈善事業的現代化。首先,要推進慈善力量專業化。慈善組織和從業人員要在慈善項目設計、線上線下募捐、慈善項目管理、慈善活動開展等方面具備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慈善人才隊伍建設也要走更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道路。其次,推進慈善手段的現代化。在互聯網時代,慈善事業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AI等現代科技手段,通過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新渠道,推動指尖慈善、網絡慈善,不斷提高慈善募捐效率和項目管理水平,創新慈善活動組織形式,激發更多人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再次,推進慈善活動多元化。在傳統慈善項目的基礎上,鼓勵發展慈善信托、股權捐贈、知識產權和無形資產捐贈,在慈善捐贈和項目實施中,大膽創新思路,開辟新途徑。要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關于應急慈善的相關規定,認真總結疫情防控和重大災害救助中的經驗,建立應急狀態下慈善工作統籌協調機制。要堅持慈善為民理念,大力發展社區慈善,按照慈善法的要求,鼓勵設立社區慈善組織,開展社區慈善活動,發展社區慈善事業,讓慈善更加貼近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同志們、朋友們:讓我們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指引下,切實履行慈善公益行業的神圣使命,在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貢獻慈善的力量,實現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