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18:14:03?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
人間三月,桃李春風。在江蘇這片慈善熱土上,慈善仁愛之花也正在盡情綻放,馨滿江南。為進一步了解慈善事業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情況,探索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基層模式,3月31日至4月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一行對鎮江和淮安兩地進行了深入的考察調研。 齊心協力讓慈善事業 更好地服務群眾 3月31日,宮蒲光一行到達鎮江。 鎮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與運河的重要口岸,交通便捷,產業發達。鎮江還是充滿著慈善情懷的仁義之城,大愛精神在這里綿延傳承、歷久彌新。近年來,隨著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全民慈善也在這里蔚然成風。全市各級慈善組織全面推進社區慈善創新轉型,全力提供“家門口慈善”服務,奮力書寫“鎮江很有前途”的慈善時代答卷。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計募集慈善資金23.08億元,救助幫扶支出12.33億元,救助幫扶困難群眾424.56人次。 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會見了宮蒲光一行。馬明龍說,鎮江擁有3000多年建置史,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一座有溫度的“大愛之城”。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時殷切寄語“鎮江很有前途”。近10年來,鎮江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特別是社會事業建設都發生了積極變化,在“幸福家園”項目推進、慈善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希望中華慈善總會給予更多指導和幫助,推動鎮江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宮蒲光聽完介紹后說,鎮江慈善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此次來到鎮江,就是希望通過廣泛聽取意見、總結經驗做法,改進提升各項工作,齊心協力讓慈善事業更好地服務群眾、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宮蒲光表示,各級慈善組織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規范發展,穩中求進,從嚴管理,規范運營。“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是覆蓋面較廣的全國性慈善項目,要精心組織,規范運作,力爭做成新時代的“希望工程”。要積極探索實施更多更好的慈善幫扶項目,打造慈善服務品牌,共同推進我國慈善事業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和社區慈善大有可為 下午,宮蒲光一行實地走訪調研鎮江市“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建設和“家門口慈善”工作開展情況。 在潤州區迎江路社區慈善驛站,宮蒲光一行考察了康復室、智慧養老工作室、惠民洗浴房、社區衛生服務站、快樂工作坊。看到工作人員正通過大屏幕對60多戶重點人群進行遠程看護,患有失眠癥狀的社區居民正在通過生物反饋儀接受治療,行動不便的人正在就診……宮蒲光對社區慈善工作的良好開展表示欣慰。 隨后,宮蒲光一行前往居住在潤州區寶蓋路的小天天(化名)小朋友家。小天天家是低保戶,居住條件十分簡陋。金山街道慈善社工站通過“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幫助小天天家實現了“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小床,有一張書桌可以寫作業和畫畫”的愿望。當得知當日是小天天9歲生日時,宮蒲光祝他生日快樂,鼓勵他好好學習。 在潤州區金山街道慈善社工站,宮蒲光一行看到,這里的助浴室、理療室、理發室、活動室、慈善超市、老年食堂等一應俱全。活動室內,一群老人正在進行“摜蛋”紙牌游戲,開心的笑容洋溢在他們臉上……這里有62支義務服務專班,常年為居民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8個方面的“家門口慈善”服務。宮蒲光對此充分了解后,贊許地說,困難群眾在這里基本上是有求必應,這種服務覆蓋廣、反應快、幫得準、作用大、效果好,彰顯了慈善社工站高效靈活的特點。 在聽取鎮江市慈善總會會長李國忠對相關情況介紹后,宮蒲光表示,新修改的慈善法增加了“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發展社區慈善事業”等條款,“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和社區慈善大有可為。希望基層慈善工作者們大膽創新,勇于嘗試,把“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建設和社區慈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主動救助,做到主動發現、及時幫扶、優質服務,進一步擦亮社工慈善品牌。 探索發展新路徑 4月1日,宮蒲光一行到達揚中市,對該市“幸福家園”工程和校園慈善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詳細了解。 揚中是全國首家實現“幸福家園”全覆蓋的縣級市。截至目前,全市“幸福家園”平臺共上線114個項目,3.13萬村民注冊,累計11149人次參與捐贈,共募集項目資金1702.1萬元,平均每個村(社區)籌集資金超過20萬元。多年來,揚中市堅持以“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為抓手,按照“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發展思路,推動慈善文化在全市中小學浸潤發芽、蓬勃生長。 宮蒲光一行來到“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幫扶對象張興根家。張興根家的危房改造項目是揚中市“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的一個典型。張興根的房子建于20世紀70年代,屬于老舊危房。張興根本人長期患病,妻子和兒子都是智力三級殘疾,全家生活靠救濟勉強度日。張興根所在的紅聯村將他家的危房改造作為該村發布的第一個項目,線上線下共募集資金27萬元,使張興根的居住條件大大改善。宮蒲光關切地詢問張興根一家還面臨哪些困難,囑咐相關人員給予及時的幫助,并送上慰問金。 在江洲小學,宮蒲光一行參觀了樂善船、行知大廳、尚善苑等校園慈善文化環境布置,觀摩了“星空下的愿望”慈善主題中隊會,并欣賞了學生們的慈善書畫作品。在江洲中學,宮蒲光一行參觀了知善廊、禮善廣場、善園、禮善走廊、愛心中轉站、慈善作品陳列館、行善苑等校園慈善文化場所,觀摩了班級合唱、校園愛心義賣活動,并和同學們共同觀看了以鎮江市慈善救助真實事例為題材創作的小錫劇《圓夢》,與學生親切交流了感想。宮蒲光對揚中市精心編撰地方特色的《慈善讀本》非常贊賞,認為通過身邊人身邊事來宣傳慈善,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在廣寧社區,宮蒲光一行考察了揚中市慈善助餐項目“長者愛心食堂”的運行情況,現場察看了廚房中心、“慈善超市”“殘疾人慈善工坊”,聽取項目特色亮點介紹和群眾的反饋。宮蒲光表示,這種服務優、幫得準的慈善溫暖,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陳履生博物館群,宮蒲光一行參觀了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和陳履生美術館。宮蒲光勉勵正在建設中的慈善博覽館能夠建出本土特色,建出水準品位。 在愛心企業大全集團有限公司,宮蒲光一行參觀了企業展廳,聽取了大全集團副總裁蔡彬關于集團發展的情況介紹。宮蒲光說,中國的慈善事業需要像大全集團這樣優質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參與,非常歡迎有能力、有意愿的愛心企業家積極投身慈善事業中,幫助更多的困難群眾。 在揚中召開的座談會上,江蘇省慈善總會副會長章大李感謝中華慈善總會的關心和支持。他說,“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項目在江蘇得到了很好的落實。鎮江和揚中作為江蘇慈善第一梯隊成員,第一批參加先行試點,第一批實現全覆蓋。項目通過群眾之間的互濟互助,解決了基層群眾很多實際困難,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揚中市慈善總會會長馮錦躍就近年來的慈善工作作專題匯報。 聽完匯報后,宮蒲光說,揚中是中華慈善總會為數不多的縣級市會員單位之一,慈善工作特色鮮明,工作成效突出顯著,工作經驗難能可貴。揚中無論是募集資金總量還是各項慈善項目的開展質量,都實現了逐年攀升,是經濟發達地區慈善工作的先行先試者,慈善工作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和第三次分配中發揮了拾遺補缺的重要作用。揚中經驗從實踐中來,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全國慈善組織借鑒。 宮蒲光表示,助力共同富裕,是慈善人的初心,也是慈善人的使命。慈善法是慈善工作的行為準則,各級慈善組織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新修訂的慈善法。各級慈善會要一如既往加強合作,探索發展新路徑,實施更多更好的項目,打造慈善品牌,共同推進我國慈善事業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慈善工作要確保一個“穩”字 4月2日下午,宮蒲光一行一下高鐵就直奔淮安市慈善總會,召開調研座談會。 淮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史志軍對宮蒲光會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近年來,淮安堅持把促進革命老區人民共同富裕作為淮安在現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義”的重要價值內涵之一,積極構建高質量充分就業、高水平安全創業、全方位兜底保障機制,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始終位居江蘇省前列,民生福祉更加可知可感可及。現代化建設的程度越高,慈善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精神基礎就越牢固。未來,淮安將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重發揮慈善在優分配、惠民生、揚正氣、促和諧上的重要作用,把黨委和政府“德政”、社會各界“善舉”結合起來,讓社會文明程度更高,不斷擦亮“幸福平安,就在淮安”城市品牌。 淮安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市慈善總會會長陳洪玉匯報市慈善總會工作情況。淮安市慈善總會成立25年來,秉持“大愛淮安,情滿江淮”的慈善精神,積極探索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中淮安慈善的新實踐、新路徑,在開展扶弱濟困、助力社會公益、服務基層治理方面成效明顯。他們采用“全員募集、項目帶動、多措并舉、聯合募捐”的方式,多方募集款物。在慈善救助幫扶中,聚焦助困、助學、助醫,實施“慈善淮安·精準濟困”等45個項目、“慈善淮安·愛心助學”等18個項目、“慈善淮安·陽光助醫”等30個項目,把有限的善款用到困難群眾急難愁盼的地方。 宮蒲光表示,淮安的慈善工作取得突出的成績,與領導重視分不開。淮安黨委和政府始終把慈善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脫貧攻堅、防返貧等幫扶工作中,慈善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淮安能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調配資源,開展的慈善項目點多面廣,很多項目都具有地方特色,社會影響較大。 就下一步工作,宮蒲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慈善工作作出指示,對慈善工作寄予了厚望。這對慈善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慈善人不辱使命、擔當作為的重要體現。穩中求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總基調。慈善工作也要首先確保一個“穩”字,只有穩才能求發展。除了做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還要積極探索實施更多更好的慈善項目,努力打造精品慈善服務品牌,為推進社會共同富裕和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而共同努力。 更好地擔負 助力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 座談會結束后,宮蒲光一行在淮安當地開展了實地考察。 宮蒲光一行首先來到關天培小學。關天培小學歷經百年,慈善文化根脈歷久彌新,“愛滿人間,善行天下”的慈幼精神植根于一代代師生員工心中。以抗英民族英雄關天培名字命名校名,是為了弘揚關天培興辦“虎門義學”時提出的“明德至善”的育人理念,教育引導全體師生員工不僅要有家國情懷,還要有濟善蒼生的擔當。該校3384名學生中有70%的學生是來自農村的留守兒童、淮安區福利院的孤殘兒童。 宮蒲光先后參觀了關天培小學慈善文化廣場、至善園、慈善文化教育體驗館、慈善文化長廊、愛心漂流屋等慈善文化教育平臺。 在《慈善讀本》課堂,宮蒲光旁聽老師講解后問學校負責人:慈善文化進校園有沒有加重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的負擔?《慈善讀本》多長時間上一節課?教學效果如何? 慈善文化長廊正在開展慈善義賣活動,同學們把自己看過的書籍、多余的玩具等帶到“跳蚤市場”出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贈給學校“小水滴愛心公益助學基金”。宮蒲光來到同學們身邊,蹲下身子,掏出10元錢,從五年級(2)班同學王文熙處購買了3本2022年出版發行的《故事大王》。 宮蒲光表示,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開始,就被濃烈的慈善氛圍所感染。這種氛圍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的積淀。關天培小學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成效顯著,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廣。 宮蒲光強調,慈善文化進校園工程是大課題,向青少年傳播慈善文化、播撒慈善種子,不僅是眼前的事,也是長遠的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將來會成為祖國最強建設者。他們不僅要有各種各樣知識、技能、文化的積淀,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有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學生中間傳播慈善文化,增強慈善意識,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固基工程。希望淮安市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教育部門、慈善組織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和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這項工作,把關天培小學這樣的樣板示范作用發揮好,在更多的學校、更大的面上推廣開來,把慈善事業發揚光大。 宮蒲光一行還參觀了淮安慈善文化園。慈善文化園位于楚秀園內,將多種慈善元素融入其中,為淮安增添了一處傳播慈善文化、宣傳慈善理念、開展慈善活動、展示慈善成果的綜合性慈善基地。認真觀看慈善人物事跡介紹、聽取有關情況匯報后,宮蒲光表示,希望淮安充分挖掘豐富的慈善文化資源,依托多元化的平臺載體,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積極倡導人人慈善、大眾慈善的新風尚。 在淮安期間,宮蒲光一行還考察了洪澤區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市慈善總會實施的“慈善淮安·精準濟困”“慈善淮安·計生潤家”項目,瞻仰了周恩來紀念館和周恩來故居,深切緬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宮蒲光在考察中表示,淮安是敬愛的周總理的故鄉,也是文化底蘊深厚、紅色基因強大的城市。在促進共同富裕的新實踐中,淮安全市慈善組織始終弘揚“慈心向黨、善舉為民”的慈善理念,開展的“精準濟團”“計生潤家”以及慈善文化建設都具有鮮明特色,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希望淮安慈善組織繼續不辱使命、擔當作為,在中國式現代化偉大進程中,更好地擔負起助力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 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曾春光,江蘇省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姜圣瑜,鎮江市政府黨組成員黃萬榮,淮安市常務副市長林小明、副市長邱華康等分別陪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