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17:16:49? 作者:袁鈺涵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劉微
|
近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央社會工作部、民政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聯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公益創業賽全國賽結果公布。本屆大賽吸引全國271支隊伍參加初賽,100個全國賽終評入圍項目通過線上進行路演答辯,20位專家評委和2名監委線下集中評審,對項目進行點評和指導,最終共評出金獎10個、銀獎40個、銅獎50個。 此次獲獎的項目涉及多個慈善公益領域,集中展示了當代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的活力與擔當,同時推動青年在創業方面展現新思路、發揮新效能。 在助力鄉村教育方面,山東省淄博市“一根網線連東西 —— 多彩美育課堂讓幾十萬鄉村娃逐夢飛翔”項目獲得金獎。該項目依托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一張大課表,為鄉村學校帶去長期穩定的教學支持和教育資源。如今該項目已形成12個體系、19大類別、上萬節課程的課程體系;打破物理空間界限,將云端與實地相結合,獨創“網師+助教+助學”的三師模型,通過“運營專師+在地導師”雙師接力,讓服務貫穿孩子們身心發展全過程。該項目已服務中西部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900多所鄉村學校的28萬余名孩子,累計提供1.06億課時的美育教育,創造社會效益超過7億元。 在關愛老年人方面,浙江省諸暨市的“廁所革命 —— 解決農村低保空巢老人‘如廁難’”公益創業項目斬獲金獎。該項目團隊已累計為1200余戶農村低保空巢老人改造老化線路、安裝坐便器、扶手和熱水器等設施,且不斷升級改造,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類型的適老化改造套餐,打造出適合農村適老化改造的商業模式,將適老化改造推向市場、進入常態化運作。截至目前,廁所已經升級至第五代產品,參與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超過580人,總計開展工作2650余次,服務時長近1.9萬小時。 在社會公益方面,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讓尋親不再孤單”項目榮獲金獎。該項目團隊成立于2020年3月,成員由該校本碩博學子組成,開創性地將圖像修復技術應用到尋親當中,研發了“AI寶貝:應用于尋親的圖像高超分辨率修復系統”,徹底解決了尋親中“人臉不夠清晰”這一核心問題;同時開創了社會尋親模式,積極聯系公安機關、公益組織和新聞媒體,提升技偵尋親的準確率并開展大范圍的合作尋親。截至目前,團隊已經為1000余名失蹤兒童修復照片,借助圖像修復技術,11名失蹤兒童被成功找回。在備受關注的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尋親事件中,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尋親系統,幫助修復了孫卓幼年的照片和其父親孫海洋年輕時的照片,協助警方成功尋回孫卓。 在鄉村振興方面,四川省攀枝花市推報項目“鄉野狀元 —— 00后的社會企業助農模式新探索”斬獲金獎。該項目通過“2+1+1”模式(兩大助農行動、一套選品標準、一套保鮮技術),破解了當下攀枝花芒果儲運保鮮時間不長、銷售品牌不響、大量芒果滯銷等突出問題,為攀枝花芒果打造出“鄉野狀元”等系列品牌,帶動西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助力果農共同富裕。項目先后幫助攀西地區農戶解決近20萬公斤芒果銷售問題,助農增收40%,并創立攀枝花市仁和區大學生鄉村振興聯盟志愿服務團隊,開展電商“銷百萬”、青年“進攀鄉”兩大行動,吸引全國30多所高校2000余名學生參與。 在弘揚非遺傳承方面,安徽工程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本草染織”青年志愿者服務團隊申報的“‘漿’心獨運 —— 新生代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項目”榮獲銀獎。該團隊自2018年成立以來,以培養工匠精神、促進蕪湖“漿染”非遺文化傳承為初心,通過開設非遺勞動課程,促進大學生“勤”起來;打造活態非遺工坊,面向困難群體,開展幫扶培訓,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傳統技藝創新發展,設計藝術“潮玩文創”、以創意煥彩非遺文化,推動青年與非遺的“雙向奔赴”,通過5年多的努力,已讓蕪湖“漿染”技藝在傳承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項目自落地以來,在非遺傳承人黃勤茹、輔導員楊爽等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服務人數超5萬余人。 在殘疾人幫扶方面,山東財經大學“織‘瑕’成錦 —— 殘障人士服裝美學設計項目”斬獲銀獎。該項目開始于2019年,以肢體殘障人士為目標人群,以無障礙服裝鞋履產品為主線,融入個性化、可調節化的美學設計,改善殘障群體因服裝造成的心理障礙與生活困難等問題。團隊組織開展“星辰 瑕光 匠心 同心”等四項志愿服務行動,定期到山東省各地市殘聯、醫院、特教中心開展公益幫扶活動,使溫暖、舒適和便捷可以共存于社會中缺少人文關懷的群體。 據了解,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自2014年舉辦以來,每兩年一屆,共牽動全國5萬多個志愿服務項目參會參展。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獲獎數量共5941個。其中,項目大賽金獎724個、銀獎2342個、銅獎2533個。公益創業賽金獎40個、銀獎160個、銅獎142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