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亚洲综合小说图片-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亚洲最大成人av在线天堂网-亚洲最大的黄色网-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宮蒲光:促進慈善+社工融合發展 攜手推動共同富裕千秋偉業

2023-10-26 16:54:52?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促進慈善+社工融合發展 攜手推動共同富裕千秋偉業

——在2023全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創新發展大會上的演講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今天我們從祖國各地相聚在美麗的蘇州,參加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牽頭舉辦的2023全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創新發展大會,共話社工事業發展、助力社會治理創新,這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一件盛事。在此,我代表中華慈善總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社會工作和慈善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在黨和國家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專門成立了中央社會工作部,這是中國社會建設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這次改革,進一步提升了包括專業社會工作在內的社會建設領域各項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專業社會工作必將迎來一個發展的春天。今天召開的發展大會,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一次重要會議。我很高興應陳存根會長的邀請參加今天的會議。下面,我就慈善與社工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慈善和社工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我黨一以貫之的根本主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對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作出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特別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后,黨中央把帶領億萬人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由注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向更加注重公平、推動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歷史轉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公開場合直接論述共同富裕就多達二十余次,為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學指引。

在當代中國,慈善是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各類社會主體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捐款捐物、志愿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為社會性、發展性困難群體提供幫助和服務,是社會各界自覺自愿參與的資源和財富流動,也是第三次分配最重要的表現形式;社會工作是一種遵循專業價值理念的職業化助人活動,它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作為社會建設領域重要的制度安排,我國的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都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逐步恢復和發展起來的,并于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進入中央全會文件,在踐行黨的為民宗旨、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參與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發展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既是一個經濟發展議題,也是一個社會關系命題。一方面要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發揮好收入分配制度特別是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系;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吹響共同富裕的時代號角,作為第三分配主渠道的慈善事業和社會治理重要力量的社會工作,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肩負著神圣而光榮的使命,這也是全體慈善社工同仁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

二、慈善與社工融合發展是中國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慈善事業與社會工作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特別是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雖然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豐富的慈善思想和理念,歷史上也出現了以官辦慈善為主、民間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和社團慈善為補充的多種形式的古代慈善實踐,但在中國,無論是社會工作,還是現代公益慈善都屬于全球化進程中的舶來品,兩者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在隨后的不斷發展中,社會工作更加強調社會服務的專業性,而慈善事業則逐漸轉變為如何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捐贈和志愿服務,兩者在各自發展中同向同行、各行其道、少有交融。但無論從歷史淵源、理論邏輯上分析,還是從現實需要、發展趨勢上考量,慈善與社工融合發展是中國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首先,現代慈善與社工同宗同源。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后,西方城市貧民化引發的社會問題嚴重威脅到社會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募捐濟貧為目標的公共慈善活動逐漸興起,并日趨組織化、專業化。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斷加深,單靠慈善事業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日益增多的社會問題,專業社會工作由此應運而生。1862年,英國倫敦賑濟會通過專業教育,建立了專業體制,擺脫了傳統宗教慈善的范疇;1893年,美國水牛城慈善組織協會提出應由接受過特殊訓練的專業人士接替牧師承擔“助人”的工作,并以此工作為職業,這成為專業社會工作從慈善事業中衍生出來的歷史開端;二十世紀初,英美等國紛紛在慈善學校的基礎上創建社會工作專門學校,開設社會工作課程,促進了專業社會工作不斷發展。此后,伴隨著英美睦鄰組織運動的深入、德國俾斯麥社會保險制度的推出、美國羅斯福“新政”社會安全法案的頒行、英國貝弗里奇社會保障計劃的制度的逐步建設與推廣,社會工作逐漸發展成為“科學化的慈善”。

其次,現代慈善與社工同向同行。從社會功能上看,慈善與社工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社會治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機組成,是我黨為民宗旨的重要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是參與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從社會目標上看,慈善與社工都強調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與發展,都倡導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和諧,都將增進民生福祉、解決人民困難、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助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當作自身發展的價值目標與歷史使命。從價值取向上看,慈善與社會工作都是以利他主義為導向,幫助有需要的困難群眾解決社會問題,致力于提高其權利、能力與地位,倡導和諧的社會環境,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從工作理念上看,慈善與社會工作都堅持以人為本和共享理念,在挖掘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則中展現人性的溫暖,幫助困難群眾爭取和鏈接社會資源,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共同推進。

再次,現代慈善與社工辯證互補。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慈善與社工各有特點、各具優勢,兩者之間是辯證互動、互為補充的關系。在我國,慈善事業主要通過開展社會募捐、實施公益慈善項目,實現慈善資源的整合和向困難群眾、社會公益事業的遞送。大多數慈善組織既是籌款主體又是項目執行主體,資助型慈善組織發育不足,慈善項目執行特別是慈善服務供給的專業性不足,影響了第三分配的質量和效益,究其原因,慈善與社工分流發展、融合不足是其主要癥結所在。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要更好地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提高慈善活動的精準性和慈善幫扶效果,不僅需要慈善組織、慈善資源供給者及時發現、識別服務對象,暢通受助者需求表達和參與的渠道,同時也需要提升慈善活動的專業化和有效性。社會工作是通過專業方法開展的公益慈善服務,能夠通過專業服務促進慈善資源精準銜接,最大程度地發揮公益慈善資源的作用。大力推進慈善+社工融合發展,一方面能夠有效促進慈善需求與慈善資源的有效對接,提升慈善服務專業化水平,推進慈善精準高效;另一方面,能夠直接改變社工機構資金來源過度單一依賴政府購買服務的現狀,從更大范圍、更多維度整合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實現自身更高質量的發展,使慈善與社工在“五社聯動”基層治理模式中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能量發揮最大化,進而提高第三次分配的規模、質量和水平。

三、慈善+社工攜手助推共同富裕大有可為

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是一個總體概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在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特別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中,慈善+社工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一是慈善+社工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2020年,為響應中央號召,中華慈善總會聯合全國各級慈善會正式啟動“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我們與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合作,將中華慈善總會的品牌和全國范圍內公開募捐的資質與全國各地行政村和社區進行嫁接,形成具有獨立籌款功能的村社互助基金,有效實現社區鏈接社會慈善資源、社區志愿者隊伍注冊、社區志愿者積分統計兌換等社會治理功能,能夠為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開展公益慈善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和平臺支撐,這是助力鄉村振興、強化基層治理、造福村社群眾的新時代“希望工程”。我們熱切地希望,更多的社工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加入幸福家園工程,努力打造慈善+社工助力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

二是慈善+社工在參與社會救助、助力兜底保障中大有可為。今年9月,民政部印發《關于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圍繞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協調配合、資源統籌、優勢互補、融合高效新格局的目標,對加強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有效銜接作出部署。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工作機制,并特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原社工站)的作用,引導社工在發現救助需求、鏈接慈善資源、促進供需對接中的積極作用,為公益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精準高效幫扶困難群眾提供有力支撐。這不僅是慈善參與社會救助的政策保障,也是慈善+社工助力兜底保障、推動共同富裕的有利契機。

三是慈善+社工在參與重大突發事件應對和災后恢復重建中大有可為。從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和災后重建,到2020年以來的抗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都展現出了巨大的社會正能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后,面對救災和災后重建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社工在政府與民眾之間很好地承擔起了第三方媒介的角色,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解決很多尖銳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社會專業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購買服務也成了社工機構自身發展的重要來源。2020年,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發時,企業、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眾多社會力量通過捐獻款物、提供專業社工服務和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廣泛參與疫情應對,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巨大支持,帶來了廣泛的社會效應和價值,凸顯了慈善+社工在應對突發事件和社會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四是慈善+社工在參與社會治理、引領社會風尚中大有可為。共同富裕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裕,也包含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是高度統一的。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蘊涵著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精神力量,一方面人們參與慈善活動,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進行有益的第三次分配,慈善實踐必然會重塑與完善社會道德體系和世風良俗,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另一方面,社會工作綜合利用社會資源,調動社區、家庭的力量,向困難群眾提供心理疏導、關系調適、社會功能修復等專業化、人性化的高質量服務,促進個人與社會環境的有效適應,必將激發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引領和諧向上的社會氛圍。慈善+社工攜手參與社會治理,必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為凝聚最廣大的社會共識與全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礎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慈善和社工在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讓我們攜起手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千秋偉業中譜寫慈善和社工事業新的光輝篇章!謝謝大家!

福建省慈善總會 版權所有 電話: 0591-87551987
閩ICP備09003705號-3
技術支持: 福建東南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